大陽關的水脈
渥洼池水系滋養下的陽關綠洲 攝影:麻守仕
麻守仕
作為漢帝國邊防線上的一座關口,陽關已經遠去,即便是遺留的烽燧,也是破敗不堪,難以言表昔日的喧囂與繁華。而作為人們心靈中的期盼與憧憬,隨著歲月的流逝,陽關卻如一壇老酒,愈發醇厚,愈發濃香,一提起這個名字,就能讓人沉思、沉醉。
陽關,始建于漢武帝“列四郡、據兩關”時期,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據《漢書·地理志》記載,陽關位于敦煌郡龍勒縣境,為重要的屯兵之地。陽關古代水源充足,渥洼池、西土溝是最大的獨立水源,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這里就已成綠洲盆地。漢時,陽關周邊的屯兵達兩萬多人,肥沃的土地被大量開墾,綠洲放牧的戰馬也有上萬匹。
陽關,憑水為隘,據川當險。陽關地勢,東南略高,西北微低。渥洼水、西土溝水都向陽關流淌,后在陽關城外分道揚鑣,分別流向紅山峽和西頭溝;山水溝水、崔木土水恰似平行的水脈,自南婉轉向北滋養著陽關內外的綠洲和盆地。大河北流的大陽關水脈,讓陽關城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地勢。因此,陽關自西漢建成以來從未遷移,到了晉朝的時候,它逐漸從一個軍事關卡變成了陽關縣,唐代被設為壽昌縣。
大陽關的水脈,讓陽關成為絲綢之路南道上重要的關隘,但陽關迎來送往的并非全是商賈和文化,還有烽火連三月的戰亂和掠奪。無窮盡的戰備糧草資源,以及戍邊軍民的生產生活資源,遠遠超出陽關水脈的承受極限。
唐代邊塞詩人岑參,在《寄宇文判官》文中曾寫道:“二年領公事,兩度過陽關?!睋娭械拿枋?,那個年代,陽關受風沙侵襲,已成為荒漠孤關。唐代詩人王維酒后的低吟淺唱:“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弊屓烁畹伢w會那時刻大陽關的遭遇。慶幸的是,一句古詩,讓一座城池在世人的記憶中變成永恒。
自此之后,來自西北面的沙漠不斷漂移,再加西土溝流域平時中上游干涸,但上游阿克塞山區經常有山洪暴發。洪峰過處,松軟的溝岸侵蝕塌陷,大量泥沙順流而下,遂在地勢較低的陽關不斷沉積?;膹U的陽關在滄海桑田的變遷中銷聲匿跡。風沙淹浸,城垣滅跡,只剩下被稱為“陽關耳目”的烽燧立于墩墩山頂。于是,歷史上留下了“陽關隱去”的說法。
時至今日,陽關古城究竟掩埋于何處?也只能在水脈的印痕中猜測了?!杜f唐書·地理志》壽昌條目下載:“陽關,在縣西六里”;《新唐書地理志》云:“自沙州壽昌西十里至陽關故城”;巴黎藏敦煌石室本《沙州圖經》殘卷記:陽關“在縣西十里”……文獻中提到的縣城均為唐壽昌縣治。壽昌縣漢時叫龍勒縣,是敦煌郡所轄六縣之一。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改名壽昌縣,歸沙州管轄。之所以改名為壽昌縣,是因為城南10里有個壽昌海,可不能小看這個壽昌海,這里就是漢武帝時出“太乙天馬”的渥洼池?!稘h書·武帝紀》記載:“元鼎四年六月,得寶鼎后土祠旁。秋、馬生渥洼水中,作《寶鼎》《天馬》之歌”。
現在,渥洼池碧波蕩漾,植被繁茂,候鳥成群,被譽為“天馬”故鄉,已成大陽關久負盛名的歷史人文景觀。
誠然,作為阻敵關隘、屯兵之地,陽關擋住了進犯疆土的刀光劍影,卻無法抵御歲月的風雨滄桑,畢竟,兩千多年的歲月鋒刃犀利無比。但是,再老的土地也能承載起歷史的前行。大陽關的水脈,仍以9900多萬立方米的年水量在山水溝、渥洼池、西土溝等區域以泉水的形式露頭,形成地面徑流數百公里,在古老的河床里蜿蜒徘徊。同時灌溉著陽關鎮、陽關林場、山水溝農場的三萬多畝林田,也滋養著陽關內外上萬公頃的林草資源,構筑起陽關乃至敦煌市西境的生態安全屏障。
今天,對于人們來說,陽關已經是一個文化符號,一種精神象征。向西,一望無際的戈壁和沙漠,鋪陳著永恒的荒蕪,偶爾飄逸的蘆葦,散發著一絲絲生命的跡象;向東,綠洲如帶,葡萄如蜜,這樣的對比,有恍如隔世的虛無感。生活在這里的人們,面對戈壁和沙漠,充滿悲涼;而抽身田野,又是那樣的歡樂和自信。
作為陽關的生態人,我時常會借助無人機探視大陽關的水脈。如今,在山水溝水系依次建有油苑水庫、向陽水庫、山水溝水庫,下游還建有高老莊水庫,年水量在1230多萬立方米;渥洼池水系建有黃水壩水庫。
于我,最難忘的便是在渥洼池畔舉目遠眺。在阿爾金山皚皚白雪的映襯下,偌大的渥洼池顯得安靜祥和,廣闊的水域就像一面鏡子,鑲嵌在大漠深處,在陽光的折射下顯得格外深邃而內斂。渥洼池畔茂密的灌木林和高大密集的蘆葦蕩,將一汪湖水浸染得泛著黛綠,蘆葦和灌木在湖水滋潤下郁郁蔥蔥,高低錯落有致,大有阡陌縱橫之勢。西岸不遠處,南北迤邐著一座兩公里有余的沙坡頭,猶如一條盤旋的黃龍,亙在湖水的西邊搖頭擺尾,它曾經以每年兩至三米的速度,肆無忌憚地向渥洼池水域逼近。不過,在陽關保護區的精心培育下,一片密集的蘆葦,已經爬到了沙梁頂上,將這條黃龍死死地鎖在原地,動彈不得。
而今,在這道墨綠色的蘆葦梁上,在水位極度下降的大漠深處,保護區內仍有這樣的景致和創舉,實屬一個奇跡,一個故事。余秋雨先生曾在《沙不隱泉》一文中,慨嘆敦煌月牙泉的神奇與神韻。那么,天馬故鄉渥洼池,何嘗不是敦煌的又一個神奇與傳說?渥洼池周遭被茫茫大漠戈壁所圍困,大有狼吞虎咽之勢。但千百年來,漫天肆虐的黃沙不但沒有對它產生妨礙,反而讓這里成為敦煌有名的魚米之鄉。每到秋高氣爽,渥洼池畔水光瀲滟,碧波蕩漾,魚躍鴨游,黑鸛、白鷺、天鵝、大雁等珍貴水鳥優雅地涉于水邊,偶爾還有一群白鶴輕捷地掠過湖面,灑下一片蘇杭景致般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