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戰勝洪水不收兵” ——1963年8月天津軍民抗洪掠影
海河水系位于華北地區,由上游的南運河、北運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5大支流和海河干流組成。其中,海河干流自三岔河口起橫貫天津,至大沽口注入渤海,全長70多公里。由于海河水系上游支流及小支流繁多分散,每至汛期極易發生洪澇災害。
抗洪戰士為保護堤岸筑成人堤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水利建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對海河水系進行綜合治理,并陸續修建防洪工程,使洪澇災害得到有效控制。
抗洪戰士在津浦鐵路兩側修堤筑埝
1963年8月,海河水系的西南上游地區連降7天特大暴雨。由于這場特大暴雨強度大、范圍廣、持續時間長,造成海河上游的子牙河、大清河等河段大壩潰決,洪水直逼天津。在黨中央的領導下,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津部隊和廣大黨員干部迅速組成抗洪大軍,積極響應防汛部署。隨后,抗洪大軍相繼開赴南運河、北運河、子牙河、獨流減河和金鐘河,投入搶修堤壩的工作中。為保天津安全,海河上游地區的百姓也積極配合政府局部破堤泄洪。
抗洪戰士在河中搭起人架打樁
在各河段加固河堤的主力,除抗洪大軍外,還有天津各企事業單位的干部職工。每個單位負責不同的河段,天津起重設備廠的工人被分配到紅橋區千里堤一帶搶險。千里堤與楊莊子橫堤(即西橫堤)、唐家灣大堤組成了天津市西側的最后一道防線。當時,天津起重設備廠的工人們主要負責到水中挖泥加固河堤。他們站在沒過胸口的水中,一挖就是10多個小時。由于沒有照明設備,到了晚上大家只能摸黑挖泥,有時人站不穩就會陷入泥里,皮膚經常被劃傷、擦傷大家也毫無怨言。
抗洪戰士正在搬運泥土,準備加固子牙河大堤。
“保鐵路、保交通,堅決保住大天津,不戰勝洪水不收兵。全市人民齊響應,立刻武裝就行動……”抗洪軍民在這首《抗洪凱歌》的快板書聲中,經過50多天驚心動魄的抗洪搶險,終于取得了勝利,并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災害損失。
在搶險大堤邊為抗洪戰士縫補衣物的女同胞
1963年11月17日,毛澤東為即將在天津舉辦的河北抗洪搶險斗爭展覽會題詞:“一定要根治海河?!蓖甑?,黨中央為徹底消除海河洪水隱患作出部署,開展以防洪工程建設為重點的大規模水利建設。1973年冬,“根治海河”進入第二階段,在完成海河水系中下游擴建和掃尾工程的同時,還對中上游及灤河進行治理。1979年,大規?!案魏:印钡墓こ袒就瓿?。從此,天津告別水患。
文中所示照片檔案為天津市檔案館藏
原載于《中國檔案報》2022年8月19日 總第3872期 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