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id="6auec"><small id="6auec"></small></label>
<small id="6auec"></small><wbr id="6auec"></wbr><small id="6auec"><wbr id="6auec"></wbr></small>
<div id="6auec"><wbr id="6auec"></wbr></div>
<small id="6auec"><wbr id="6auec"></wbr></small>
<xmp id="6auec"><wbr id="6auec"></wbr><small id="6auec"><wbr id="6auec"></wbr></small> <div id="6auec"><button id="6auec"></button></div>
<div id="6auec"><wbr id="6auec"></wbr></div><wbr id="6auec"><button id="6auec"></button></wbr>
<div id="6auec"><button id="6auec"></button></div>
<xmp id="6auec"><div id="6auec"></div><div id="6auec"><div id="6auec"></div></div><small id="6auec"><div id="6auec"></div></small>
<xmp id="6auec"><div id="6auec"></div>
<small id="6auec"><wbr id="6auec"></wbr></small>
歡迎光臨甘肅檔案信息網! 今天是
歡迎光臨甘肅檔案信息網! 今天是
微信公眾號   |  無障礙閱讀   |   RSS訂閱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老 照 片

當前位置:首頁 > 檔案文化 > 老 照 片

“想鐵牛盼鐵牛,有了鐵牛不用愁” ——20世紀七八十年代魯西南濟寧“三夏”搶收記憶

發布時間:2022-08-05 10:09:53  作者:王如景  來源:中國檔案報  瀏覽次數:

“三夏”是夏收、夏種、夏管的簡稱,是一年中第一個大忙,一般從5月下旬開始至6月中旬結束,各地情況不同,時間上稍有差別。20世紀七八十年代,每年的這個時段,在魯西南濟寧大地上,“苦戰三夏”的繁忙景象便會“集體上演”,此時不僅要看天氣、趕時間,更要頂著烈日一邊忙收、一邊忙種,真有種“收完糧食脫層皮”的感覺。而“鐵?!钡某霈F,讓人們深刻感受到了機械化作業給農業帶來的巨大幫助。

在我國悠久的傳統農耕文明里,農業生產主要靠人畜力,那種繁重、辛苦的體力勞動與現代機械化生產相比,可謂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20世紀七八十年代,傳統的農耕方式還在繼續,雖然各地公社大都有了自己的農機具修造廠在支援農業生產,但相對來說農業機械化程度還很低。當時,人們所能看到的東方紅履鏈耕地機和不同馬力的拖拉機實屬“稀罕物”,數量很少,農業生產還是以人畜力為主,生產隊里的牛馬、大車仍是人們離不開的重要生產資料。

1980年6月,山東省濟寧縣南張公社仙莊大隊麥收時用小型收割機割麥、用拖拉機運麥的場景。

“想鐵牛盼鐵牛,有了鐵牛不用愁?!泵慨斢袟l件的大隊購買到拖拉機時,那這頭“鐵?!笨隙〞蔀榇蠹覈^的香餑餑。有人曾回憶說:“那個年代男女青年誰要是能當上個農機手,那可是一輩子的夢想,了不得,就像那時一元人民幣上的女農機手一樣光榮和自豪?!碑敃r,濟寧城北李營公社的南楊莊、廿里鋪公社的胡坑村等是較早一批擁有12馬力或24馬力拖拉機的生產大隊,也是縣里培訓農機手的基地,從那里走出來的農機手個個英姿颯爽,無不讓人羨慕和敬佩。

1978年,山東省濟寧縣廿里鋪趙廟大隊麥收時節用拖拉機運輸麥子的裝車場景。

在“麥熟一晌,虎口奪糧”的麥收時節,落后的生產力讓農業生產特別緊張和勞累。生產力跟不上,就要發動全民的作用、集體的力量。比如,黃河中下游一帶的芒種時節,既要忙收,又要忙種,收麥、種谷、插秧,田野上經常會呈現出這邊收割那邊插秧的繁忙景象。在那個年代,“苦戰三夏”簡直就是全民皆兵,無論是機關、企業,還是學校、醫院,都要參與到麥收生產中去,干部、工人下鄉支農、學生放假參加麥收,甚至小學生也都到地里拾麥穗,那真的是全員齊上陣,男女比著干。

1978年,山東省濟寧縣南田公社西邵大隊麥場拖拉機軋麥場。

熟透的麥子最怕刮風和下雨,因為這樣會直接導致糧食減產。因此,人們在三夏時節不得不抓緊時間搶收,確保糧食產量。但也有不好的年份,據檔案里記載:1983年6月10日正值麥收時,濟寧縣部分鄉鎮遭受了暴風和冰雹的襲擊,多達15萬畝小麥受災,加上連續的陰雨天氣,麥穗都發了芽,造成了很大的減產。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及人民群眾的共同奮戰,抗災保收,最終將災害降到了最低。

“笑看鐵牛耕耘地,喜獲豐收不勞力?!彪S著農業機械化的不斷發展,后來各地相繼有了打麥機、揚場機、聯合收割機等先進設備,極大地提高了“三夏”工作效率,麥收也已從過去人力所需的十天半個月,縮短至后來的兩三天。說起收割機,其實,一開始出現的是只能夠割倒麥子的小型機械,再后來就有了聯合收割機,收割幾畝地也就是一會兒的工夫。有的人還編了順口溜:“地里收割又裝袋,不到地頭就能賣?!边€有人自豪地說,現在是“坐在地頭看風景,小麥收獲到手中”。機械化生產真正讓農民從繁重的農業生產勞動中解放了出來。

隨著農耕文明的不斷發展進步,傳統的“割、捆、裝、運、曬、軋、翻、堆、揚”的諸多麥收環節已被聯合收割機一機取代,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減輕了勞動者負荷,保障了糧食豐收。如今,傳統的農耕械具已成為農耕文明遺產進入了博物館,像軋麥子用的圓柱形石碌碡、播種用的耬車等都成了傳統農耕的歷史見證。

文中所示照片檔案為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檔案館藏           

原載于《中國檔案報》2022年6月24日 總第3848期 第三版

友情鏈接: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幫助中心  |   站點地圖
主辦單位:甘肅省檔案局、甘肅省檔案館    承辦單位:甘肅省檔案館科技信息處    中文域名:甘肅檔案·公益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雁灘路3680號(730010)    網站備案序號:隴ICP備17003853號-1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837號

    網站訪問共
技術支持:蘭州大方電子有限責任公司    建議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
亚洲精品国产精麻豆久久99|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免费|亚洲图欧美综合偷拍草莓社区|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label id="6auec"><small id="6auec"></small></label>
<small id="6auec"></small><wbr id="6auec"></wbr><small id="6auec"><wbr id="6auec"></wbr></small>
<div id="6auec"><wbr id="6auec"></wbr></div>
<small id="6auec"><wbr id="6auec"></wbr></small>
<xmp id="6auec"><wbr id="6auec"></wbr><small id="6auec"><wbr id="6auec"></wbr></small> <div id="6auec"><button id="6auec"></button></div>
<div id="6auec"><wbr id="6auec"></wbr></div><wbr id="6auec"><button id="6auec"></button></wbr>
<div id="6auec"><button id="6auec"></button></div>
<xmp id="6auec"><div id="6auec"></div><div id="6auec"><div id="6auec"></div></div><small id="6auec"><div id="6auec"></div></small>
<xmp id="6auec"><div id="6auec"></div>
<small id="6auec"><wbr id="6auec"></wbr></sm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