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蘭臺“小跟班”
心中似有千言,提筆卻無一字……2021年恰逢建黨百年,對我來說也是特殊的一年。這一年,我成為云南省檔案系統16個地州市中第一批跟班學習的人員。當我第一次邁進云南省檔案局大門的時候,內心緊張,本以為只是簡單的交流,卻開啟了我對檔案事業的全新認知。
初心如磐 包羅萬象
初到云南省檔案局,遞交的跟班申請計劃內容十幾項,首站便是征集整理處。跟著處長每天的工作都很緊湊,不是在征集的路上,就是在核對、鑒別或審片的路上。副處長不愛說話,喜歡檔案鑒定工作,務實嚴謹;處室還有一位比我小3歲的女同志專門負責外勤;唯一的男同志,生活得最精致,午飯自帶加熱飯盒,配小果盤,一個塑料瓶里總會插著根加濕棒……他可是視頻剪輯高手,每年有關公務活動的視頻剪輯任務由他一人包攬。
征集是補充檔案資源的有效方式,我原本以為就是單純“海淘”資料,如今看來我的想法實在是太淺薄。跟班第一件工作任務便是赴瀘西縣開展口述歷史檔案采集,并征集“黑虎將軍”張沖的有關檔案資料。途中,我捧著厚厚的資料爭分奪秒地研究與征集對象有關的歷史知識。到達目的地后,我們與張將軍的親屬交流,順利征集到張將軍親屬捐贈的照片等檔案若干件,并進行了現場拍攝和口述訪談,從工作實踐中直接學習了口述歷史檔案的采集方法、經驗。我滿懷欣喜回到辦公室,等著我的是檔案分類編號、整理、移交和捐贈證書制作、書函、訪談提綱擬定、視頻剪輯、審片等一系列工作。忙著忙著,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先生前來捐贈老物件。我連忙跟著領導同事熱情接待,并認真記錄來訪信息,對老先生捐贈的老物件一一進行登記……
知之非難 行之不易
口述歷史是對歷史的補充,是檔案搶救,也是在跟時間賽跑。蘭臺人的細膩是刻在骨子里的,不愛煽情卻飽含夢想。我們會因為發現一張老照片而激動,會因為征集到一件實物檔案而欣喜,會把搜羅到一籮筐有價值的殘片視為珍寶,會為征集對象的一句囑托而覺得肩上責任的沉重。
我們立志為檔案工作作出自己的貢獻。在建黨百年、喜迎二十大等重要歷史節點,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檔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云南省檔案局不斷創新拓寬資源開發利用渠道,我有幸參與了其中《紅色檔案·云南中共黨員口述歷史》系列微視頻制作工作。該系列視頻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在云南的每個重要的歷史時刻與歲月榮光,使紅色檔案更具溫度、更接地氣。目前,該視頻已成為云南各地區中小學生思政教材和各地州黨史學習教育素材。
跟班學習期間,我參與了一項國家級課題,參與征集包括王復生、王德三、羅炳輝、楚圖南等代表性人物個人手稿、題詞、日記、史料、照片、獎章等檔案征集、專題數據庫建立和50集微視頻制作;參與籌備并成功舉行《紅色檔案·云南中共黨員口述歷史》微視頻首發儀式及紅色檔案捐贈儀式。此外,我還參與16件書畫檔案的征集工作。
所有閃耀的成績其實我都是協助參與,跟班學習的最大收獲其實是工作思路的轉變。受跟班學習啟發,我返回昭通市后將借鑒到的一些工作想法,向領導及時匯報,得到領導大力支持。在館領導部署推動下,在全館干部職工共同努力下,市檔案館于建黨百年之際舉辦了“昭通市百年成就展”。該展覽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贊揚,市檔案局、市檔案館成為全市黨史學習教育基地,開展20天接待全市參觀人數達2萬人次,共計400余場次。參與這些工作讓我收獲了寶貴經驗,我從繁忙的參觀接待工作中增強了信心、恒心、責任心和檔案工作的使命感、自豪感。
破繭成蝶 向陽而生
團結就有了向心力,團結就有了凝聚力。正是緊緊團結在一起的征集整理處一群人僅用幾個月時間跑遍了所有醫院,采訪了云南抗疫隊。這樣一群人剛完成《紅色檔案》系列微視頻制作發布,又計劃用5年時間完成536名全國勞模檔案征集、整理、保存、宣傳和推廣工作。今年,這樣一群人不斷創新檔案工作方式,以“影像記錄+口述歷史”方式,跟蹤采訪黨的十八大以來云嶺青年的逐夢故事,并計劃拍攝20集微視頻《青春喜迎二十大·云嶺青年逐夢錄》,以此獻禮黨的二十大。
蘭臺人是浪漫的時光雕刻師,她們始終牢記“檔案工作姓黨”。跟班學習期間,我看到了蘭臺人的默默奉獻和堅守,感受到了新時代檔案工作的新夢想。思路決定出路,檔案工作要打基礎、利長遠、管根本,檔案征集方式可以多樣、開放利用可以創新、庫房管理可以前沿、檔案管理可以現代,事業無止境,創新也無止境,檔案工作需要不斷探索學習借鑒先進經驗,要百花齊放,開創檔案事業發展新境界。
眼里有光,心中有夢,肩上有責。我是一個“小跟班”,卻又不僅僅是一個“小跟班”。既然選擇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縱使千言萬語,我仍獨愛蘭臺……
原載于《中國檔案報》2022年9月1日 總第3877期 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