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融媒體發展中開辟檔案事業新天地
2019年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報社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打造新型主流媒體、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也為檔案工作者開啟了一扇通往全新領域的大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項事業得以發展,都離不開檔案。媒體融合發展也不例外。今年新修訂的檔案法明確,電子檔案與傳統載體檔案具有同等效力。電子檔案“法定身份”的確立,使得融媒體發展與檔案工作聯系更為緊密。因此,在新時代如何推動檔案工作與融媒體發展深度融合,是每個檔案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題。
檔案工作在融媒體發展浪潮中的功能定位
信息存貯功能。近年來,融媒體發展走上了快車道,傳播方式不斷更新,傳播路徑不斷縮短,傳播頻率不斷加快,信息容量不斷提升,有效的信息存貯可以幫助融媒體實現“精準高效”的目標。檔案具備記錄性、歷史性的特點,可以通過信息的存儲、收集以及開發利用,促進信息生命周期各環節有效銜接,充分發揮信息在各階段的價值,有效滿足融媒體發展需要。
記憶管理功能。融媒體發展具有社會化、交互化和即時化的特點,在社會記憶領域引發了一系列變化,使得記憶表達群體從官方主導向社會公眾轉移,記憶呈現角度由集體向個體轉移,記憶建構方式從單級主導向多方協同轉移。各種形式的檔案對于社會記憶具有傳承、控制和建構作用,是歷史的記錄和再敘述。檔案工作對融媒體信息收集、整理、保存和開發利用的過程,一方面是對社會記憶的整理和固化,另一方面也是對信息的傳播,可以使公眾通過檔案感知融媒體發展歷程。
內容供給功能。內容建設和管理是融媒體發展的重要基石。融媒體發展的過程,表面是多種媒體聯動對海量信息進行及時采集、有效加工和精準投放的過程,實質是對媒體內容信息的全方位、多維度、深層次開發和利用。內容的生成特別是優質內容的打造,都需要對即時信息和歷史信息進行采集和提取。檔案作為歷史信息的承載體和社會記憶的集合體,是內容建設和管理的重要供給域。借助融媒體技術開發利用檔案信息資源并用于媒體內容建設,既可促進檔案信息與現實需要相結合,也可促進媒體信息的生產和再生產。
檔案工作在融媒體發展浪潮中的機遇和挑戰
內容構成的“乘法”和“除法”。一方面,融媒體發展為檔案工作的維度做了“乘法”。融媒體發展使信息傳播突破時空、媒介、主體和功能限制,融媒體產品具有實時性、多元性和海量性特點,映射在檔案上,便形成了固化迅速、形式多樣和數量龐大的特點。另一方面,融媒體發展為檔案工作的集成做了“除法”。融媒體媒介資源和工作流程的整合,有利于促進檔案工作集中開展、工作流程系統性優化以及檔案信息分布式處理,從而避免檔案生成路徑交錯和管理勞動重復,有利于促進相關檔案工作體系向集約化管理、連續體分析方向邁進。
技術介入的動力和壓力。一方面,融媒體信息技術推動了檔案從傳統載體形式的檔案向電子檔案轉變,檔案資源由文件密集型向數據密集型轉變,加快了檔案管理工作與信息資源管理工作交融。融媒體發展過程中的檔案信息的實時采集、智能標引、快速統計、云端存儲和關聯開發等環節增加了技術干預,減少了人工干預,推動了檔案工作向更高水平發展。另一方面,融媒體技術的介入需要檔案工作具備相應的承載力和應用力,主要表現為檔案軟硬件設施更強的承載能力和檔案工作人員具備相應的綜合素質,如檔案數據庫的存儲能力、檔案管理系統的處理能力,以及檔案工作者對新技術、新設備的駕馭能力等。
要素協同的追求和要求。在融媒體發展過程中,需要做到要素清晰、分工明確、協同發展。檔案伴生于業務活動,這就要求與融媒體相關的檔案工作內容進行要素分解和整合,做好檔案工作各環節的優化關聯、多端口檔案信息資源的集約處置、檔案數據庫的協同共建等。當前,融媒體發展環境下的媒體行業的檔案工作大多處于跟跑和末端接應狀態,在整體統籌和要素協同方面較為被動,在工作機制和流程設置方面還不能很好地適應融媒體發展需求。
利用服務的開放與內斂。融媒體發展的過程是全民媒體矩陣的建構過程,“親近受眾、用戶下沉”是融媒體內容建設的趨勢。檔案信息資源作為融媒體發展的重要內容供給域,不僅要滿足媒體行業的資源多元化需求,還要逐步適應廣大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隨著融媒體有關的檔案利用服務對象和內容的不斷延展,檔案開放性的不斷增強,也要對檔案信息資源的內容、時間、利用方式等進行科學限定,堅持共享性與保密性的統一,營造良好的網絡傳播生態。
在融媒體發展浪潮中做好檔案工作的策略
一要轉變思想觀念,提升專業認知。有關媒體從業者和檔案工作者要不斷增強數據思維、網絡思維和發展思維,不斷更新專業認知。包括:對檔案工作“社會化”的認知,適時打破檔案部門與其他業務部門、與用戶之間的界限,積極探索檔案工作新模式;對檔案資源“數據化”的認知,尊重其“海量性、共享性和碎片化”的新特點,注重檔案信息資源的數據化開發和利用;對檔案工作“技術化”的認知,善于利用新技術為傳統的檔案工作賦能。
二要加強組織領導,抓好頂層設計。檔案主管部門要發揮對本行政區域內檔案工作的主管作用,組織相關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檔案機構或人員在融媒體發展過程中尋找契合點,統籌做好工作規劃、設施建設、隊伍搭建、資源整合、信息共享等工作,建立集約高效的協調聯動機制。在本級單位的具體工作中,各相關業務部門與檔案部門應基于檔案信息資源的生命周期明確職責劃分、加強協同合作,保障檔案工作運轉有序、順暢。有關單位要完善硬件配置和軟件架構的總體布局,運用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構建信息一體化、業務規范化、資源集約化、運行智能化的融媒體檔案綜合管理系統,實現軟硬件資源的優化配置。
三要完善標準規范,加強流程管控。標準化是數字化的生命線,制定與融媒體背景下的檔案工作相適應的標準規范和流程設計是當務之急,包括整體層面的系統架構建設標準、工作流程設計標準、軟件接口標準,以檔案信息資源為對象的數據采集標準、分類編碼標準、元數據標準、交換格式標準、安全技術標準、授權和訪問標準等。同時,要對應融媒體建設做好檔案工作流程設計。要根據融媒體發展背景下檔案工作的新特點,優化實時收集、并行處理、利用前置等流程,推動檔案工作環節智能化。要堅持管控導向,以流程設計的嚴謹性彌補信息環境的復雜性和脆弱性,以制度性和技術性手段有效制約各環節的違規操作行為,充分保障檔案信息安全。
四要強化技術支撐,培養人才隊伍。在檔案收集工作中,可通過移動通信技術建立眾包型檔案收集模式,并通過數據模型對海量信息的相關性進行分析,做好信息識別;在檔案統計和著錄工作中,可通過系統功能設計實現自動統計和智能標引;在檔案保管工作中,可利用云存儲技術擴展存儲容量并實現信息資源的高效管理。此外,要以“轉變思想觀念、培養廣闊視野、提升綜合素養、增強專業能力、重視技術訓練、提升服務能力”為靶向,打造一支順應時代發展的檔案人才隊伍。
五要推動資源開發,提高服務水平。智能化服務系統是媒體融合的優勢成果,也是提升檔案利用服務水平的重要載體。一方面,要科學把握用戶需求,通過數據挖掘技術加強檔案信息資源開發,提升檔案信息資源供給的精確性和實效性。另一方面,要借助多媒體技術創新服務方式,更好地適應用戶偏好,優化用戶體驗,為用戶提供個性化、主動性的利用服務。
“十四五”時期,融媒體發展潮流必將推動包括檔案事業在內的各方面事業的新發展。作為新時代的檔案工作者,要積極在融媒體發展過程中解決新問題、獲得新進展,凸顯檔案的主體價值,書寫檔案工作新篇章。
原載于《中國檔案報》2020年12月7日 總第3612期 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