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從100個故事中,感受人民當家作主的生動實踐
每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代表們都會提出大量的議案建議。
人大代表們為什么要提出這些議案建議?
國家機關怎樣辦理這些議案建議?
為什么代表議案建議能夠把人民群眾的愿望、呼聲轉化為國家法律、政策舉措?
今天推薦的這本《我當代表為人民——人大代表議案建議故事》,用一百個生動鮮活的議案建議事例,對這些問題作出解答。
民主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一個國家民主不民主,關鍵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當家作主。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泵磕耆珖嗣翊泶髸h期間,代表們都會提出大量的議案建議。這些議案建議,都是代表們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廣泛調研、精心準備形成的,集中反映了社情民意,承載著人民群眾的愿望呼聲。這是全國人大代表的一項神圣職責,也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真實寫照。
近期,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組織編寫的《我當代表為人民——人大代表議案建議故事》一書,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全國人大常委會秘書長楊振武主持編寫并作序。
在系統梳理十三屆全國人大以來的代表議案建議的基礎上,這本書選取其中的100件,以講故事的方式原汁原味地呈現代表議案建議的提出、辦理過程和辦理結果。這些故事是代表堅持人民至上、回應人民期待、依法履職的鮮活例證。既為人大代表相互學習交流提出高質量議案建議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也為廣大讀者認識和了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認識和了解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一個視角。
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的議案建議既有對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助力脫貧攻堅、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等事關經濟社會發展根本性、長遠性、全局性問題的聚焦關注,也有對農民工、快遞小哥、未成年人、鄉村醫生等特殊群體的關心關愛;既有代表立足本職工作長期以來的研究和思考,也有代表不負群眾囑托持續走訪調研的成果。
黨永富代表累計治理2000多萬畝污染農田,提出了關于完善土壤污染損害司法鑒定的建議,以更好地維護農民權益;袁建良代表調研超過60次,行程近3萬公里,提出關于鞏固和擴大脫貧攻堅成果等一系列建議,推動群眾生活持續改善。
民主不僅體現在嚴密的制度設計上,更體現在一個個具體而微的細節中,更體現在一個個春風化雨充滿溫度的故事里。
何健忠代表30多年來義務幫助群眾超過5萬人次,是當地家喻戶曉的“活雷鋒”;雖然肢體殘疾,孫建博代表憑著“千難萬難,相信黨依靠黨就不難”的堅定信念,坐著輪椅蹚出國有林場改革新路子……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故事,勾勒出代表的履職足跡,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最好詮釋。
許多代表議案建議不僅是內容高質量,而且做到了辦理高質量,最終轉化成為全社會一體遵循的法律法規,轉化成為促發展、惠民生、暖民心的政策舉措。
在書中我們看到,周洪宇代表領銜提出關于盡快制定長江保護法的議案,助力推動我國第一部流域法律的出臺;郭艷玲代表提出關于完善草原獎勵補償政策的建議,讓好政策惠及全國廣袤草原。202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顯示,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期間代表提出的473件議案、8993件建議,閉會期間提出的265件建議,都已辦理完畢,推動解決了一批實際問題,代表對建議辦理工作表示滿意或基本滿意的達97.93%,實現件件有回應、事事有著落,真正實現了“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閱讀這本書,會常常為代表們不辱使命、不負重托的履職情懷所感染,為承辦單位認真負責的態度、務實高效的作風所打動,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生動實踐所折服。代表議案建議的提出、辦理、落實,生動展示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如何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在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充分彰顯了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